close

340137_10151205597816180_1671256126_o   

很久沒寫部落格,最近剛好可以藉由金馬影展來讓它稍微復活一下。今年看了很多部片,但每天嗑電影,在趕場間常會沒時間好好沉澱,所以回家就來寫一下短言紀錄和消化一下。(喜好程度五顆星為滿分:)

---------------------------------------------------

【露西亞離開之後】(After Lucia)

despues-de-lucia_2012-2-1280x853 

米歇爾法蘭科│墨西哥│2012 

 starstarstarhalfstar

短心得:本片的敘事手法,多少讓人想到麥可漢內克(Michael Haneke)在【班尼的錄影帶】(Benny’s Video)中醞釀著慢條斯理、沉穩又令人不安的情緒與氣壓,感覺隨時都會一觸擊發。電影用極簡的角色互動與對白,帶出許多劇情的細微末節,例如片頭父親開車開到一半看似受不了而棄車離去,並欺騙女兒已將車子賣掉,直到他在與女兒所搬入新家的廚房內暗自哭泣,就點出妻子車禍身亡的事實。導演雖以旁觀者的冷靜視角檢視壓抑性格、暴力與校園霸凌背後的心理與社會因素,但是卻充滿震撼與張力。眼睜睜看著女孩露西亞從一般單純的青少女,為了適應與融入圈子,卻慘遭被同儕施加身體與心靈凌虐的下場,實在於心不忍,但同時她的緘口不言又莫名讓人覺無奈與憤怒,激發心中五味雜陳的情緒。總之,【露西亞離開之後】血淋淋地呈現不可避免的悲劇,雖然過於沉重,但是它褪去教化意味的敘事風格,卻有效讓人正視重要課題。

---------------------------------------------------

【我和你】(Me and You)

1116565-Io-e-Te-Bernardo-Bertolucci-Tea-Falco-Jacopo-Antinori-foto-di-Severine-Brigeot1 (1)

貝納多貝托魯奇│義大利│2012 

 starstarhalfstar

短心得:導演的前作【巴黎初體驗】(The Dreamers)一直是我內心十大愛片之一,所以看本片前不難抱著很大的期望。雖然就概念來說,我喜歡本片簡單地描寫黯淡無光、自我孤立的青春,片中的男孩與毒蟲姐姐的互動在某些橋段也令人覺得有趣,片尾玩味的影像停格也讓人聯想到【四百擊】(400 Blows)的最終幕,但整體故事有點失去焦點,無法在主角兩人的互動下令人產生太多情感連結,不管接近片尾姐姐唱著David BowieSpace Oddity多麼動聽,就是感受不到男孩領略或體會到了什麼。也許太多姐姐毒癮發作的橋段分散了注意力,或是太平凡樸實的敘事也令人覺得有點乏味單調,總而言之,看完本片後確實是滿失望的。

---------------------------------------------------

【花都魅影】(Holy Motors)

holymotorsstill  

李歐卡霍│法國│2012

starstarstarstar

短心得:打從當初在預告與劇照看到李歐卡霍(Leos Carax)的名字與在【東京狂想曲】中大鬧街頭的綠衣怪人(Mr. Merde)角色時,就預示了這部電影的不尋常。本片就像是導演對於電影的自我投射,他想要打破電影的形式與敘事,創造新的語言、製造新的衝擊,就如同丹尼拉馮飾演不同的角色一樣,不斷換裝、 重生,演着不同的電影類型,並藉由角色的倦世狀態來自我檢視。導演玩味地用他自己的語言與幽默,詮釋對於電影的整體省思,雖然片中存在着對白,但的確某種程度上給了如觀賞默片的體驗,任由觀眾去探討與闡述其含義,與導演合作過多部電影的丹尼拉馮演出很精彩,他在片中許多怪異卻美麗的橋段都令人難忘,常會有種不敢相信剛剛目睹了什麼,但卻莫名喜歡的衝動。P.S很高興看完HOLY MOTORS和映後座談,導演似乎覺得「為什麼」或「背後的意義」無關緊要,並幽默反問做愛時是否要問之中的一舉一動,他也表示電影本身就是個大問號,他是問號下面的那一點。(有些人覺得困惑、散場還聽到有人說他是詐騙?! 但我覺得他滿慷慨和謙遜的,這部電影像open book留給大家自己解讀,感覺他對於「導演」這名詞不太有歸屬感,他認為他只是背後的掌鏡人,也許跟大家講電影該怎麼看、怎麼解讀是沒有意義且自以為是的。) 聽了導演Q&A,發現花都魅影感覺就像他的心路歷程,是他所發明新的電影語言,做對cinema的最大致敬。

---------------------------------------------------

【雙面勞倫斯】(Laurence Anyways)

laurence_anyways_melvil_poupaud 

札維多藍│法國、加拿大│2012 

 starstarstarhalfstar

短心得:如導演前作【幻想戀愛】,視覺風格超越故事本身,不時將焦點轉移至這些「音樂錄影帶感」很重的美麗影像構圖、風格化慢動作與感染力十足的配樂與歌曲,雖然觀看時覺得一切都很美、很酷(也都莫名令人想跳舞,哈哈),但同時也分散了故事或角色所激發的情感能量。其實我滿喜歡電影所描寫的愛情故事,很有信服力也有點浪漫,也很喜歡男主角的勇敢與堅定,但我更愛女主角Suzanne Clement,她的爆發力演出時常令我起雞皮疙瘩,我甚至覺得不管是在表演或是角色刻劃上,都明顯比男主角來得深刻與有趣許多。電影對於性別議題或邊緣化族群的探討是淺淺帶過,比較著重在愛情的部份,但花上160分鐘看著娓娓道來的愛情故事與層出不窮的風格化影像,也是需要些耐性,而且這段長達十年的羅曼史也常被一些劇情支線打斷,沖淡了感傷,留下淡淡的餘味與極美的畫面,但也無妨,導演的獨特風格確實是值得令人再三品味,也讓人更好奇他接下來會「彩繪」什麼故事(還滿好奇如果他拍個另類音樂劇的話,應該會滿棒的!)

---------------------------------------------------

【南方野獸樂園】(Beasts of the Southern Wild)

 beasts-of-the-southern-wild02  

班謝特林│美國│2012

starstarstarstarhalfstar

短心得:這部是截至目前為止,今年+金馬影展最喜愛的電影。電影如【鯨騎士】(The Whale Rider)與【野獸冒險樂園】(Where the Wild Things Are),帶著豐富情感與奇幻色彩敘事,描繪苦中帶樂的童年。故事由劇中小女孩的視角出發,看到充滿想像的冒險同時,也看到成長必然的殘酷與艱辛,讓觀眾深刻體會她的蛻變與勇敢。打從電影一開頭那首預告中出現的配樂響起時,畫面以手持攝影隨著小女孩開心地與人們在草地上奔跑放煙火,那樣原始單純的美好歡愉,讓我感動至極,其實電影中還有好幾幕都令人動容,也讓我也掉了好幾滴淚。小女孩渾然天成的演出,是本片的情感核心,她與父親真切的親情描寫地很細膩,充滿"tough love",絲毫不矯情。雖然起初我對於父親的角色感受頗複雜,甚至覺得他不太討喜,但是隨劇情發展到最後,漸漸從她們之間的互動,深刻體會之中蘊藏的動人情感與能量。佷欣賞導融合手持攝影與奇幻的影像寓意說故事,總是讓人感動同時,讚嘆電影風格的極致。這樣從外到裡都讓人有深層感動的電影真難得一見,也很高興藉由這麼棒的作品,看到年輕編導兼配樂Ben Zeitlin為影壇注入獨特的觀點,很期待他之後的電影!

---------------------------------------------------

【NO】(No)

 no05 (1)  

帕布羅拉瑞恩│美國、智利、墨西哥│2012

starstarstarstar

短心得:電影的影像風格很獨特,用4:3的螢幕比例,捨去傳統電影的影像美感,刻意用類似80年代VHS或新聞畫面轉播時色頻不均的影像說故事,片頭與片尾也玩味性拍攝翻頁動作,將訊息呈現在每頁舊舊的空白紙上。電影結合史實,穿插各種舊新聞畫面與劇情,呈現80年代智利的YES/NO公投運動,而電影的紀錄式敘事手法也增添濃厚寫實性。這樣的題材乍聽下好像很嚴肅,但片中其實充滿了諷刺與幽默感,引人入勝同時又讓人省思,連我這種社會議題白癡都能投入其中(哈!)。本片也算令我大開眼界,目睹了很多有趣又好笑的公投活動宣傳影片,娛樂性也很高。個人一向很愛男主角Gael Garcia Bernal,片中有一幕他看見前妻與她男友的畫面時,他瞬間的表情與反應,著實直擊人心。故事發展到最後,他的身影與周圍成了明顯對比,那種不知去向的感覺為電影與角色增添更多省思的空間。算是金馬最喜歡的片之一,之後上院線想再去看一次。

---------------------------------------------------

【天堂-愛】(Paradise-Love)

ParadiseLove  

伍瑞克賽德爾│德國、奧地利、法國│2012

starstarstarhalfstar

短心得:【天堂-愛】是導演五瑞克賽德爾執導的天堂三部曲之一,我喜歡他在片中毫不修飾與寫實的敘事,有如紀錄片般赤裸裸呈現在鏡頭面前。肯亞的景觀美不勝收,但同時也反映女主角深層的孤寂與求愛的渴望。導演在寫實中帶著諷刺的口吻,殘酷地揭露「天堂」裡充斥人性的無奈、矛盾、絕望與黑暗。電影雖有些沉重,但也不乏語言與文化衝擊的幽默橋段,並且在細膩互動中,暗藏敏感的種族議題,尤其片尾白人師奶們與「非洲男玩伴」在「玩」的過程中,除感到一種墮落與不安,也頗具批判意味。還記得以前高中懵懵懂懂地看導演(Ulrich Seidl)的【狗日子】(Hundstage),對於內容的過度寫實感到無趣與排斥,但經過十年後,如果再觀賞一次想必會有不同感想;希望之後也能有機會看到三部曲另外兩部。

---------------------------------------------------

【最寂寞的星球】(The Loneliest Planet)

 The Loneliest Planet - 0004  

 茱莉亞羅堤│美國、德國│2011

 starstarhalfstar

短心得:電影應該叫做【最冗長的旅程】(但片長也才快兩小時。) 導演很顯然要考驗觀眾,刻意去除傳統敘事結構,全片單純帶領觀眾跟著劇中這對情侶和導遊在山間或原野中走來走去(有超多美景相伴的遠景,三隻小小的人從大銀幕最左走到最右的長鏡頭,很有象徵性但也很…漫長)電影演至接近中段一個意外又驚人的轉折後,接下來大約百分之六十的時間,需要觀眾強而有力的耐心與觀察力,洞察情侶之間的互動、走位、鮮少瑣碎無謂的對話、一舉一動與反應等等,看到感情如何變質,並觀察導演如何從這些小地方置入對男子氣概的探討(好啦我承認男子氣概這部分是觀影後在看國外網站裡導演探討本片才發現的。)這部電影過於刻意地將發生的事情瑣碎化,看到多半的是一種伎倆,儘管更往裡面看可看到欲傳達訊息與角色心理狀態,但在種種刻意乏味的催眠與強調下,只能問導演即使看到了又怎樣?雖然我欣賞導演不屈服於傳統電影敘事的勇氣,但個人不是很喜歡這部電影以如此磨人的風格呈現。

---------------------------------------------------

【浪蕩世代】(On the Road)

 665893_550434911649874_537089105_o (1)  

 華特沙勒斯│美國│2012

 starstarstar

短心得:沒有閱讀過原著小說(好厚一本!),但對Beat Generation的人物與文化略知一二,所以只能單就以看電影的觀感來感受本片,分享淺見囉!電影將兩位主角的多次公路之旅與縱情享樂拍得如癡如醉,尤其背景設在爵士、自由思想與墮落性解放興盛的年代,觀看本片時很難不被那樣的氣息所感染,最喜歡克莉絲汀史都華(Kristen Stewart)與男主角即興狂舞的橋段,除了充滿活力與靈魂,同時也象徵那年代青年敢作敢言、欲破繭而出的最佳寫照。演員的表現也都很棒,「暮光女」尺度與演技上也有所突破(唯有不太喜歡Tom Sturridge詮釋的詩人Allen Ginsberg,覺得好像有點太嫩與做作,比較喜歡James FrancoHowl裡面的詮釋)但有點令人疑惑的是,在電影著重描寫兩位主角多段充滿瘋狂不羈的「浪蕩」之旅同時,也只能看見友誼或愛情等關係的雛型,與劇中主角很難找到情感共鳴點;旅途中出現的人物也未有任何太大的啟發性,看到最後,甚至對於那些狂歡縱慾感到麻痺了。也許這是電影想要述說的青春,但少了誠摯的革命情感,從片中最多能體會到的只剩下墮落與失落,並未找到足夠能啟發人心的力量。但總而言之,也許看書會更有所感觸吧,電影依然還是具有迷人之處,至少在演技與年代刻畫方面都很引人入勝。

  ---------------------------------------------------

【安娜卡列尼娜】(Anna Karenina)

 anna-karenina_movie-review  

 喬萊特│英國│2012

 starstarstar

短心得:導演Joe Wright一貫的視覺美學、配樂與精心安排的場面調度,在【安娜卡列尼娜】中都發揮到極致,運用劇場式的變動舞台也頗具巧思與創意,但是整體來說,故事中的情感卻迷失其中,幾乎都被這些華麗的景像與技巧所取代了。Keira KnightlyJude Law的演出是很棒沒錯,但是總覺得配角們的情感與角色發展,遠比主戲有趣與討喜。安娜這角色是有她令人同情的地方與苦衷,但是她在電影後半段的淪陷自溺,越到後面越容易讓人翻白眼,想抓住她雙肩對她喊「你夠了沒?!」雖然這也是劇本意圖(Keira Knightly自己也在訪談中強調她沒有要刻意美化此角色,並且她本質上就不需要被觀眾喜歡的。)但身為觀眾,看到結尾已經很難在乎安娜的際遇了,也對於所有華麗炫技感到麻痺。也許在文本上這樣的角色與故事值得探討的空間會更多,但這部電影越至結尾感覺越像肥皂劇或是八點檔,一直不斷目睹女主角為情所困,苦苦自溺在不安全感與痛苦之中;如果今以較冷調或是收斂手法呈現,或許比較看得下去。【安娜卡列尼娜】算是今年最期待電影之一,但看完的確是小失望了。

---------------------------------------------------

【醉生夢醒】(Smashed)

 Smashed-Paul-Winstead-kitchen  

詹姆斯波索德│美國│2012

starstarstarhalfstar

短心得:我其實滿喜歡本片的中文片名,好忠於電影的情節!電影將女主角與酗酒男友一同經歷醉醺醺的荒誕時光,拍得墮落又迷人。我喜歡電影用詼諧幽默的角度描繪嗜酒成癮的角色,雖然劇情與酗酒有關,但風格卻完全不晦暗,反而在暖色調,手持攝影與輕快的配樂加持下,為故事注入清新的氣息。女主角不是成天沈溺在自己的痛苦之中,而是想要努力扭轉自己的人生現況,這也是她最迷人之處,而經由Mary Elizabeth Winstead在完全發揮演技實力地詮釋下,也同時散發真誠與脆弱:片中有一幕,以特寫呈現她初次在戒酒團契自白,她將角色內心種種複雜情緒表達在神情與泣訴間,一覽無疑,非常人印象深刻。雖然電影那種警示大家酗酒是不好的意味濃厚,但是故事最終回到女主角的人生自省,開放式的結局也令人思索與玩味。(PS.看這場電影時,旁邊坐著一位老外,他看到ㄧ半開了罐啤酒喝(也太應景),酒味撲鼻,讓我觀看電影多了嗅覺的親身體驗,好像也該謝謝他?!)

---------------------------------------------------

【性福療程】(The Sessions)

 the-sessions_2012-2-2048x1152     

班李文│美國│2012

starstarstarhalfstar

短心得:本片讓人喜歡的地方在於它不會刻意修飾或過度美化,並以忠實又幽默的角度講述關於身為人類最基本的需求-性、愛與人的聯繫。兩位主角的演出與化學作用頗令人信服,(恩對,海倫杭特(Helen Hunt)很頻繁又大方地三點全露,但這不是重點...)他們的演出真的很精彩又觸動人心,感覺勢必會在之後奧斯卡獎季呼聲連連。幾乎全身動彈不得的男主角在尋求性與愛的旅程中,讓觀眾看到的不單只是性愛課題,而是人是否能誠實面對自己而勇敢追求或改變,上述聽起來很像滿八股的,但藉由本片講述這樣的主題,頗具有啓發性。電影中另一亮點,是William H Macy所飾演的神父,他與男主角之間的對談充滿幽默,而神父角色逐漸對於他信仰的省視,也是電影很有趣的部分。總之,本片是部滿稱職的簡單小品,也有一滴滴感動。

----------------------------------------------------

【愛,在他鄉】(In Another Country)

fullsizephoto234620 (1)  

洪尚秀│韓國│2012

starstarstarhalfstar

短心得:電影有點像是敘事實驗,透過一位年輕編劇的口吻,述說三段故事,伊莎貝拉雨蓓飾演三位身份與個性不同的女子貫穿全片,而每段故事中的情境與角色稍微改變,玩味地帶出不同抉擇與際遇(讓人聯想到伍迪艾倫的【雙面瑪琳達】)。回顧三段故事,乍看下很類似,甚至會忘記哪件事是發生在哪一段,但它們卻意味著不同的角色心境,很細膩又耐人尋味。我很喜歡導演經常刻意將畫面縮放,像是在窺視片中角色的人生,在某些時刻又增添喜感。電影的調性清新自然,語言與文化差異的幽默也讓人會心一笑,對於情感則是輕描淡寫,但頗具有啟發性(「燈塔」與「傘」的象徵功能也引人省思。) 以前還未看過洪尚秀的電影,但看完了【愛,在他鄉】立刻想去挖掘他之前的電影來看了~~

----------------------------------------------------

【閃亮女聲】(The Sapphires)

CHRISintheSapphires    

導演:韋恩布萊爾│澳洲│2012

starstarstar 

短心得:雖改編自真人真事,但電影無可避免地讓人聯想到【夢幻女郎】(Dreamgirls)等諸如此類的片。這部電影其實是國際合資的商業片,如果拋開對於公式化劇情的成見,以及片尾著墨在愛情的一絲絲矯情,放開心胸去看,其實【閃亮女聲】也是具有些許感染力的,除了多首俏皮可愛的歌曲表演外,片中最大亮點是飾演經紀人的Chris O’Dowd(【伴娘我最大】、【海盜電台】),他呆呆的氣質與可愛的愛爾蘭口音讓他舉手投足都充滿喜感,而且最令我感到意外的是,他的歌喉真的很厲害,是那種充滿power、磁性與靈魂+搖滾的即興感,雖然他在片中開嗓的橋段不多,但每次都讓我起雞皮疙瘩。也許【閃亮女聲】的題材不再令人感興趣(至少從昨天那場影廳內很少人推斷),但其實還是有一點魅力啦,至少Chris O’Dowd讓人看得很開心,哈!

----------------------------------------------------

【七日哈瓦那】(7 Days in Havana)

7jh-trapero-2-fullhouse-morenafilms  

導演:班尼裘狄托洛;帕布羅查比羅;胡立歐麥登;伊利亞蘇萊曼;加斯帕諾埃;胡安卡洛斯塔比奧;羅宏康特│法國、西班牙│2012

starstarhalfstar

短心得:【七日哈瓦那】拍出當地迷人又熱情如火的音樂風情與文化特色,但七部裡面自己只喜歡兩部;分別是帕布羅查比羅(Pablo Trapero)的【即興演出】(Jam Session)與羅宏康特 (Laurent Cantet)的【聖泉】(The Fountain)(忘了金馬翻成什麼片名);【即興演出】由名導庫斯杜力卡(Emir Kusturica)擔綱演出,簡簡單單說出失意導演身在他鄉,以會友的真誠感動故事,簡單又動人;【聖泉】則像紀錄片般敘述老婦人夢到聖母顯靈,從隔天一早呼朋引伴築聖泉至晚上歡騰慶祝的過程,(但我注意到有些人這段有睡著,哈),但從中看見人民深根蒂固的信仰與人情味,也有些很生活化的笑料,其實看到最後覺得很感動。加斯帕諾埃(Gaspar Noe)以他一貫「邪氣十足」的風格拍出令人不安的「淨化」儀式,但老實說那段看到後來有點想睡,可能是配樂的關係;胡立歐麥登(Julio Medem)的【賽西莉亞的誘惑】(Cecila’s Temptation)刻意以一種很俗氣的方式拍出古巴女歌手抉擇於兩個男人之間的通俗故事,剛開始對於過於俗的風格,還以為是某種刻意鋪陳,沒想到就這樣很通俗地結束…。總之,【七日哈瓦那】由不同導演詮釋,無可避免地會參差不齊,有些許吸引人之處,但整體而言少了令人回味無窮的魔力。

----------------------------------------------------

 【鬼店之237號房】(Room 237)  

room-237   

導演:羅尼艾許契│美國│2012

starstarstarstar

短心得:電影以不同學者觀點,精闢地破解與分析史丹利庫柏利克(Stanley Kubrick)在【鬼店】(The Shining)中,所暗藏的種種符號與隱喻,揭露電影虛為典型恐怖片的外表下,實則暗諷猶太人與印地安大屠殺事件,而其中最為有趣與震驚的,是「阿波羅陰謀論」(還是別透露太多為妙)!不論一切純屬巧合或是導演刻意置入潛意識訊息,這部紀錄片用影像與旁白一一舉證,看得很過癮又有趣,毫不枯燥乏味,觀點大多令人信服(只有少許地方是小牽強啦)。總之,這部片充滿許多驚喜,也讓【鬼店】(The Shining)增加多元探討空間。

 ----------------------------------------------------

【開膛少女的異想世界】(Excision)

EXCISION-1    

導演:李察貝茲二世│美國│2012

starstarhalfstar

短心得:老實說,這部有點令人失望。可能是女主角朔造地不太令人同情吧!雖然這部電影很明顯地走冷面、黑色幽默的風格,但是大多時候讓人覺得很矯作。電影讓人聯想到好看很多的【風流美-活人生切】(May)(我知道中文片名有夠X)和【陰牙人】(Teeth),都是用血腥、黑色幽默的方式講述女主角不管是在成長、性或是人際關係的格格不入與痛楚,但這兩部片,在相較之下,女主角至少都很令人同情,也有些許「怪的魅力」,而不是像本片女主角,較顯「為了怪而怪」、「為了叛逆而叛逆」,而她對於有病在身的妹妹所產生的憐愛,感覺也很牽強,所以最終對於她的際遇其實沒太大的感覺或衝擊。雖然一些意象式的血腥視覺在預告看起來超酷(海報也的確非常酷),但卻也只淪為炫技而已,對故事沒啥太大的輔助效果。總之,失望啊~。

----------------------------------------------------

【巴黎海狗,冰島靈魂】(Queen of Montreuil)

queen-of-montreuil-510883l  

導演:蘇維爾安斯波│法國│2012

starstarstarhalfstar

短心得:電影用幽默輕鬆的方式描寫女子如何渡過喪夫的痛,片中出現的動畫與極可愛的海狗也讓電影增添奇幻的色彩,傳遞不少溫暖與笑料。我喜歡故事用旅人進駐女主角人生的方式切入,激發不少語言與文化的衝擊笑點,也成功將潛在的自憐自艾的沉溺,轉化為表現在友誼與愛情上的真誠情感,看得也令人覺得舒服和窩心(但不時重複播放那段有點俗氣的輕快配樂有點小惱人啦,但這只是個人無關緊要的抱怨)。雖然電影沒有給人太大的內心衝擊或啟示,也許是無法從自身經驗找到太多共鳴點的關係,但是以輕鬆小品來說,它的目的對我來說也就簡簡單單地達成了。

----------------------------------------------------

【五點到七點的克萊歐】(Cleo from 5 to 7)

tumblr_m2bjpqLJK21qd3lbbo1_1280  

導演:安妮華達│法國│1962

starstarstarstar

短心得:跳脫傳統敘事,以較自由的形式、音樂與影像的拼貼並置也多了許多遐想空間,【五點到七點的克萊歐】中,女角色自溺在糾結的情緒,在不按牌理出牌的故事結構中,時而徘徊;時而雀躍,下秒鐘又似乎落入低潮,影像風格玩味十足。很喜歡電影開場特寫,構圖以桌上進行的塔羅牌算命為主,除了拍得很美外,也預示了女主角的心境;克萊歐的音樂家朋友們來訪那整段也非常迷人又帶點感傷(而這年代看起來更是浪漫又復古。) 其實最終端看個人對新浪潮敘事風格的喜好與否,而個人覺得【五點到七點的克萊歐】很平易近人又浪漫,是最喜愛的新浪潮經典之一。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